阅读本文前,各位官人,对小女子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私信我呦。
正所谓三国乱世出豪杰,但是总有豪杰之子让九泉之下的父亲捶胸顿足,面对儿子的不成器,恨不得从地下提剑杀来。我们可以看到虎父未必无犬子,即便是再强的父辈,也可能会培养出狗熊一样的孩子。
1.钟繇、钟会
钟繇出生在颍川钟氏,二十岁时就被举为孝廉,开启仕途,凭借自己努力成为曹魏王朝的奠基者之一,他镇守关中十八年,他既用怀柔政策安抚马腾韩遂,又用铁腕镇压高干叛乱,为曹操打造稳固后方。钟繇不仅在职场上大放异彩,他在文化上同样出彩,他的楷书更是广为流传。
钟会这个诞生在书法世家的少年,五岁能诵《孝经》,七岁通晓《老子》,十二岁入太学与司马昭论辩《易》理,让整个洛阳的士族都记住了这个神童。再加上后期灭亡蜀汉,怎么也不能是一个犬子。但是我认为伐蜀之役成为他野心的催化剂,密告邓艾谋反的文书飞向洛阳,当钟会亲手将昔日同僚打入囚车时,他就已经失败了。最终因为谋反事情泄露,被诛杀。
展开剩余91%2.曹真、曹爽
曹真凭借父亲曹邵为曹操招兵买马时遇害的功勋被曹操收养,夏侯渊战死定军山的噩耗震动许昌之后,28岁的曹真临危受命,以偏将军身份率虎豹骑驰援汉中。诸葛亮首次北伐引发陇西震动,曹真以大都督身份坐镇长安,命张郃街亭截断蜀军粮道,当张郃击溃马谡时,曹真已连破赵云据守的箕谷要塞,迫使诸葛亮全线撤退。
相比于其父曹真,曹爽实在有愧自己大将军这个头衔。身为曹氏宗亲,他没有守卫住曹操打下的江山,一个高平陵政变,让曹爽原形毕露,轻信司马懿的话,让他坠入万劫不复之地,同时让曹魏彻底沦为司马家族的果实。
3.许褚、许仪
许褚早年率宗族千余户归附曹操,他通过自己力大如牛的身体,一步步成为曹操身边最强的保镖。建安十六年的潼关之战,许褚赤膊上阵,连斩十余名西凉悍将,让"裸衣护主"的故事名扬四海。
当许仪接过父亲的功名时,此时的洛阳城,早已不是当年的时代。司马氏正悄然掌控禁军,像许仪这样的功臣之后,既无法像父辈那样沙场建功,又难入清流士大夫之眼。伐蜀之役,钟会特意点将许仪为前往,谁知就因为小小道路不平,就被杀了,实在是可惜。
4.庞德、庞会
建安二十四年的樊城战场,庞德出征沙场,什么也没带,带了一口棺材。他横刀立马于汉水北岸,面对关羽这位威震华夏的名将,庞德没有一丝怯场,反而将自己的忠勇展现的淋漓尽致,他宁死不降的事迹与于禁形成鲜明的对比。
其子庞会率领的魏军铁骑踏破蜀汉后,庞会率亲兵直扑关府,找到关羽后人,裴松之注引《蜀记》记载的"尽灭关氏家",不仅是简单的复仇,更像是对父亲之死的清算。这场迟来44年的复仇,终于用灭门的惨烈画上句号
5.夏侯尚、夏侯玄
作为曹操创业团队的原始股东,夏侯尚的崛起之路相对平坦。他娶曹氏宗亲女人为妻,官至征南将军、荆州牧。在攻克江陵中,曹丕特赐"假黄钺"之权,这在曹魏历史上仅有司马懿等数人获此殊荣。此时的夏侯氏,已是与曹氏、司马氏并列的顶级门阀。
夏侯玄作为曹爽的表弟,在高平陵政变发生后受到牵连,所有权力均被剥夺。随着司马师掌权后,李丰等人想要杀掉司马师将夏侯玄扶上大将军的位置,谁知事情泄露,夏侯玄被杀。
6.韩当、韩综
韩当的名字常被遗忘在黄盖、程普之下,早年因为善骑射受到孙坚的赏识,自此跟随建功立业。孙坚战死后,他追随19岁的孙策渡江南下。他堪称东吴初代的救火队长,在赤壁之战、夷陵之战都有非常亮眼的表现。
其子韩综在父亲死后因为“淫乱不轨”惧怕问罪,于是投奔曹魏,为讨好魏将,韩综竟将韩当的姐妹、女儿当作礼物塞进联姻的花轿。韩综屡次引魏军杀掠江东,直到东兴之战被诸葛恪斩首。让父亲辛苦建立的荣誉荡然无存,让韩氏家族蒙羞。
7.步鹭、步阐
作为徐州豪族的步氏家族,在陶谦、刘备、吕布的反复争夺中丧失根基,年仅二十岁的步骘被迫带着母亲和妹妹渡江南下。一步步凭借着自己的努力,得到了孙权的赏识。在步骘治理交州时,他面对士燮家族盘踞百年的岭南势力,采取"威而不杀,抚而用之"的策略。
步鹭既非世家大族出身,又无显赫战功的儒生,却能在江东政权中历任交州刺史、西陵督、骠骑将军直至丞相高位,必定有着出色的政治头脑。
当其子步阐接任西陵督时,已历经陆逊、陆抗两代名将经营。孙皓突然召步阐回京述职的诏书传到他这里时,步阐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,他明白必须得另寻出路了,自己进京必定是死路一条,于是误判形势,归降晋朝。
当陆抗攻破西陵城后,城破之日,步氏三族尽诛,他到死都不明白为何父亲步骘能在乱世中缔造家族辉煌,而自己手握重兵却落得满门诛灭。
8.朱桓、朱异
朱桓在濡须口之战中完成了他军事生涯的华丽蜕变,当曹军自以为得计分兵偷袭时,朱桓精准抓住战场瞬息,亲率敢死队直插敌军指挥部,创造了三国史上著名的"五千破十万"神话。
朱异作为将门之后,自幼受到良好的军事熏陶,朱桓死后,他成为朱家新一代掌舵人。率领的东吴舰队在合肥新城与魏军交战,由于诸葛恪的攻城部队久战不下,让整个东吴军团陷入战略被动。在率军前往寿春救援诸葛诞时,因为救援不及时,当孙綝以"贻误军机"的罪名将他下狱后杀害。
9.吕范、吕据
吕范父子是东吴历史上唯一父子相继的大司马世家,他出身汝南细阳的寒门,在协助孙策平定江东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得作用,晚年的吕范官拜大司马。
吕据这个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将门之后,凭借着父亲得关系得以步入仕途。虽然他继承了父亲的军职,却未能承袭其政治智慧。当诸葛恪、孙峻等权臣轮番登场时,吕据始终处在权力核心的边缘,在孙綝掌握大权后,吕据妄图讨伐他,怎奈失败被杀。
10.乐进、乐綝
乐进是五子良将中最矮的,虽然身材矮小,但是丝毫没有影响他冲锋陷阵的速度,"每战先登"这种不要命的冲锋风格,让他在官渡之战中率先攻破袁绍大营,曹操对这位爱将的信任超乎寻常。陈寿统计他生涯“先登陷阵十二次,斩将搴旗二十九回”
乐綝在许昌将军府邸长大,自幼目睹张辽、徐晃等名将出入家门。建安二十三年乐进去世后,乐綝继承父亲爵位。然而这位名将后代没有继承父亲得勇猛,在诸葛诞不服朝廷的官位安排时,一气之下将乐綝杀害。
11.士燮、士徽
士燮治理交州四十年,在汉室衰微、中原混战之际,他却在当地大力发展经济,极大的促进了岭南地区的和平繁荣。他在治理交州期间,与当地部落巧妙融合,这种柔性治理使交州在四十余年间未发生大规模战乱,成为三国时期唯一长期稳定的州郡。
随着士燮病逝,其子士徽在家族势力支持下接管交州,然而此时孙权有意将交州收回自己管辖。士徽拒绝臣服孙权,并且拦截孙权派来的新任官员。眼看来软的拿不下,东吴方面于是派出大军征讨。东吴名将吕岱亲率三千精兵奇袭交趾,在吕岱的花言巧语下,士徽选择投降,最终被杀害。
12.袁绍、袁谭
袁绍出身四世三公的顶级门阀,在大将军何进刚被宦官砍了脑袋后,袁绍二话不说,带兵杀入宫门,两千多名宦官血溅宫廷。董卓霍乱朝纲时,他作为反董联盟十八路诸侯的“话事人”,统帅大军讨伐董卓。在袁绍对外征战中,一举吞并青、幽、并三州,坐拥二十万大军。
坐拥如此深厚的家族班底,袁谭兄弟却没有将这份荣光传承下去,袁氏家族基业的崩塌,竟始于一场兄弟阋墙的闹剧。随着袁绍一咽气,谋士却把把三公子袁尚扶上位,袁谭一看自然是十分气愤,于是带着亲兵就开回邺城讨说法,就这样兄弟两人逐渐大打出手。被亲弟弟揍得满地找牙的袁谭,最终竟然把曹操拉入了这场战局,最终曹操收获了最终的胜利。
13.刘表、刘琦、刘琮
随着各地豪强拥兵自立,刘表被朝廷派驻进入荆州,为了能够尽快掌控荆州,他不断找豪门“拜码头”,其中就有智谋担当蒯越蒯家、水军扛把子蔡瑁蔡家,并且还直接娶了蔡瑁的姐姐,当场变身“荆州女婿”,以此能够更加稳固的掌握荆州地盘,自此之后荆州尽归其手。他治理下的荆州,经济腾飞,人口暴增,成为世外桃源。
刘琦是荆州牧刘表长子,本以为顺风顺水交接到荆州的工作,谁曾想刘琮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局势,蔡氏生下刘琮后,又让侄女嫁给亲儿,目的就是为了巩固权力。加之刘表晚年竟让蔡氏家族掌兵权,蔡瑁统水军,张允控城防,荆州权力彻底被蔡家掌控。
14.刘焉、刘璋
在益州刺史郤俭横征暴敛惹得民怨沸腾之际,刘焉从天而降,随着郤俭、马相被斩杀,本土豪强大力迎接他入主益州,由此他不费一兵一卒,白捡一个天府之国!他借平定马相起义之名,将南阳、三辅等地数万流民编为"东州兵",这支私人武装成为其割据的重要资本。
刘璋接过益州的大权后,益州的形势已经十分危急,加之汉中张鲁的武装割据,让这位仁慈的统治者,难以支撑益州这个大船。随着他邀请刘备入蜀之事的发生,刘璋就被冠以无能的帽子,以至于最后益州之地让刘备占据。
15.夏侯惇、夏侯懋
夏侯惇给我们印象是一位硬汉,即便眼睛被射中,他也从容不迫的拔出箭簇,连带着血淋淋的眼球一同扯出,在震天的厮杀声中仰天怒吼:"父精母血,安能弃之!"将眼球吞入腹中继续冲锋。当然这是演义的成分,真实历史中的夏侯惇远比演义更生猛,14岁手刃辱师之徒,他也却是被射伤眼睛,不过没有那么恐怖的吃下。
相比较夏侯惇的勇猛善战,夏侯懋则是能力平平,由于和曹丕的关系交好,曹丕极力撮合姐姐清河公主下嫁夏侯家,在曹丕上位后,夏侯懋负责都督关中,驻守长安,二十多岁的夏侯懋一跃成为西北军区总司令。虽然表面非常风光,但是他完全没有继承父亲的勇猛善战,反而是整日沉溺于温柔乡。诸葛亮北伐期间,魏延进献的子午谷奇谋的目的地便就是夏侯懋镇守的敌方,魏延正是看中了夏侯懋的无能才出此对策。
16.杨彪、杨修
杨彪历经桓、灵、少、献四朝,弘农杨氏祖上四代太尉,非常显赫。29岁时便任京兆尹(首都市长)时,他一举扳倒汉灵帝“贴心小棉袄”太监王甫。董卓要迁都长安之时,杨彪拍案而起怒斥董卓。
杨修确实有一个有才华的人,但是他败也败在他的才华上,正所谓聪明大了就是傻。他的聪明才智不同于郭嘉的奇谋、荀彧的持重,他所表现出来的像是投机取巧,耍小聪明的计谋。在曹丕与曹植的世子之争中,杨修选择支持曹植绝非偶然,他支持的是与自己一样有才华的曹植。当杨修精准预判曹操撤军意图时,他触碰的不仅是军事机密,更是曹操不想让人摸透的底牌。这位四世三公的贵公子,最终"聪明反被聪明误",落得个被杀的下场。
17.诸葛瑾、诸葛恪
诸葛瑾的名字常被弟弟诸葛亮的光芒掩盖,当他踏入东吴政坛时,正值孙权新承父兄基业之际,他没有能言善辩,也没有奇谋献计,只凭温厚沉稳的气质,就让少年主公如获至宝。他在吴国政坛深耕三十余年,55岁时就坐到了大将军的位置,成为仅次于陆逊的东吴第二号实权人物。
凭借父辈的荣耀,诸葛恪仕途还是顺风顺水的,二十岁出任骑都尉,三十二岁执掌丹阳兵事。孙权病危之际,他以"太子幼弱"为由,联合中书令孙弘将辅政大臣从五人变为两人,最终独揽大权。
随着诸葛恪的做大做强,引起了孙峻的不满,合肥新城之战的失败将其直接推到了风口浪尖。孙峻于是和孙亮联合策划,将诸葛恪杀死在宴会期间。
18.诸葛亮、诸葛瞻
诸葛亮以一己之力托起整个蜀汉江山一步步前进,毫无怨言,鞠躬尽瘁。即便是最后没有成功,但是其意义深远。
当诸葛瞻七岁承袭武乡侯爵位时,他继承的不仅是爵位,更是整个蜀汉政权对"丞相之子"的政治期待。之后更是娶了蜀汉的公主为妻,彻底将家族的命运与蜀汉命运绑在了一起。当邓艾偷渡阴平的消息传来,他负责统兵抵御。面对长驱直入的邓艾军队,诸葛瞻没有一点办法,不是他不努力,是他的能力没有达到。当他不听黄崇劝阻时,就已经证明他的能力与诸葛亮相差的不是一点半点。好在他在最后选择以死殉国,保住了诸葛家族最后的荣光。
除此之外张飞之子张苞;关羽之子关兴;赵云之子张广;刘备之子刘禅等是否也是虎父犬子呢?欢迎评论区交流。
父辈的荣耀既是护身符也是紧箍咒,这些平庸的后辈,要么癫狂毁灭,要么平庸至死。
发布于:山东省嘉正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